《决断》Decisive by Chip Heath
决策不易,作出好的决策更不易。决断一书,让你在做出决策前,可以有更明晰的思路和降低决策所带来的损失。
科学决策的四种方法:WRAP法则:
- Widen your options 拓宽选择空间
- Redlity-test your assumptions 把假设放到现实中检验
- Attain distance before deciding 在作出决策前留出一段距离来考虑
- Prepare to be wrong 做好出错的准备
生活可兼顾二者
我们陷入难题的情况是,我们的选择很少。 在决策时,打破思维障碍,增加多于两个以上的选择。这样有更多对比,也更灵活。拓宽思维,争取做到最好方案。 选择并不是非此即彼。
英国的学者约瑟夫·普里斯特利(Joseph Priestley),家里八个孩子,为了养家糊口,他得去找一份固定的薪资。现在伯爵提供一份家庭教师,年薪200英镑。但这份工作要学者搬去伦敦,而他又不想离开家人和放弃自由的生活方式,也不了解伯爵是个什么脾性的人,以后会有什么矛盾,但显然他又需要钱来支撑家庭。
最后达成的条件和做出的决策是: 他接受了这份工作。年薪150英镑,但以间接的形式,派遣两位家庭教师协助,需要他时,才会去伦敦。即使雇佣关系结束,也让伯爵以后继续支付年薪100英镑。七年之后,两人结束了雇佣关系,但伯爵也继续履行他的承诺,固定支付年薪。在这七年之间,学者发明了「氧」元素。
在这决策过程时,他做了以下的积极行动:
- 拓宽选择: 兼顾二者,而非其一。在选择非此即彼时,他寻求了更多的选择,比如可以不放弃家里,但也可以兼顾家庭教师。也有一笔固定的收入。和伯爵讨价还价,达成一个平衡的方案,为自己主动争取更多自由和收入。
- 现实中检验: 在作出决定前,咨询了身边的朋友对此事的看法;也咨询了他不了解的人,但他们都对伯爵比较熟悉的人。
- 价值观帮助决策。学者的决定在于选了他想要的生活方式。
见森林,而非树木
如何消灭短期情绪对决策的影响?
以为熟悉的,就是好的。当一个事物出现次数很多时,便对此产生了熟悉感,对它也就没排斥感,这是曝光法则(mere exposure)。人在收益和失去两者之间,更在意失去。损失厌恶(loss aversion),聚焦在可见的损失,而作出一些认知偏见。当曝光法则和损失厌恶同一时间出现时,则可能会陷于已有的舒适区,无法跳出。
比如你有多年的工作经验,对工作游刃有余,现在跳去不同行业,可能考虑这么多年经验用不上,且不想跳出舒适区。
那如何打破这种情况呢?
留出决策考虑的距离
-
时间距离:在你作出决策时,采用10-10/10法则。10分钟,10个月,10年,以这种时间尺度来看待问题,给出空间距离来思考。一件事,10分钟,或许还陷于短期情绪里,无法跳出思维。10个月,可能这件事的决定没有太大影响。10年后,这个决策的影响,可谓就是云淡风轻了。比如表白,10分钟,身体情绪紧张得不得了,认为这是天大的事。10个月后呢,可能失败了,可能和对方成了朋友,也可能是发展了情侣。10年呢,可能早就忘了这个人或者正一起生活过日子。
-
空间距离:跳出自我,以旁人的角度来换位思考。如果换做是我的朋友A,A会怎么做呢?通常我们帮助朋友,看朋友的问题更清晰,也更少有情绪的影响。
为什么距离有助于我们作出更好的决策?
一个叫做「解释水平理论」construal-level theory : 距离我们面临的问题越远,我们就越能更清楚地看到问题最重要的方面。
增加距离可让我们看见森林,而非树木。
如何令决策减少错误及及时调整,将风险降到最低?
勇敢做出决策,但也要对决策后的行为及时监控与调整。
面对错误决策的缓解对策:
-
停止做的事情清单:如沉没成本,发生的事,就已是过去式,不能成为影响当下做决策的阻碍和影响。定期列出那些不必要继续的事情清单,有助于把专注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。
-
事前验尸:把即将做的项目提前预演,来走一遍流程,列出可能需要的成本,及可能会犯的错误。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风险,还可以从一个全局观来分析。
-
绊网:对风险可接受的范围。进行一个项目,可以设定一个投入金额或者时间的预算,如果超过设定值,就停下来,适时停止,避免更多的损失。
你的选择你作主
做好决策难,需要付出努力,才会有可能出现好的决策。
我们是无法控制运气,但却可以控制自己作出选择的方式。